首页 > 师院要闻 > 正文

副院长客绍英作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辅导报告

发布时间:2013-10-24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本学期的中层干部培训工作,20131015日下午,副院长客绍英在音乐楼报告厅为全体中层干部作了一场题为“结合我校定位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的辅导报告,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嘉惠主持了报告会。

客绍英副院长先简要介绍了我国本科院校设置的基本情况。她讲到: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校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生存空间和不败之地,靠的是办学水平,而办学水平表现在:一是师资队伍能否满足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以及服务社会的要求;二是人才培养能否满足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三是科学研究是否有创新,是否有标志性成果;四是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能否对教育教学、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而这恰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因此,“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最根本的就是学科建设。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对如何进行学科建设她主要讲了两个大问题:

一、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

1、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

学科是指知识体系或学术分类。而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专业是在一定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成的,离开了学科知识体系,专业也就丧失了它存在的合理性依据。

专业寓于学科当中,学科是专业的支撑平台,强势学科形成了,相当于某个学术方向的专业设置就会自然形成。所以“如果抛开学科建设,单纯地强调专业建设,这样的专业建设,到头来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

2012年前我校学科建设是在二级学科上建设的,每个学科设3-5个学术方向,基本局限于某个院系。第二轮学科建设为了拓展学术方向,推进学科交叉及孵化专业,已经全部调整为一级学科(专业类)建设,每个学科3-5个学术方向相当于3-5种专业或其他可备做专业,学科方向鼓励跨院系合作。

2、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地方本科院校强调教学为中心,而本科教学是基于研究性的教学。学科建设是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学科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学科成果带动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第一是为教学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先进的实验手段。第二,学科建设的成果还能转化成具有本土性、本校性的特色课程资源,保障课程的生命与活力,从而使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个学校特色人才培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优质特色教材、特色课程的开设来提升的。此外,抓学科建设,以学科来统领教师,让每位教师都能认识到自己所属学科,所属研究方向,所属学术团队,才能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才能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面,实现人才培养指标的提高。

我校在近几年有意识地引导教师一一归队,明确各自的学术方向并稳定下来,同时在项目评审、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活动中有针对性的落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只有首先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蓬勃发展,才能使学科建设有重要的人力支撑,有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地方高校应该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及引进工作。反之,只有通过学科建设,才能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按照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要求,有计划、分步骤、有侧重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起层次鲜明的培养以及人才引进机制。

二、学科建设的原则和路径

1、遵循原则

1)适应发展原则。一是要适应师范院校的目标定位,教师教育和教育科学仍然是师范院校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学科。二是要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方院校必须面向、适应、融入地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得到地方的支持和认可。

2)重点突破原则。优化资源配置,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突出重点,凸显特色,不搞全面出击。重点建设优势和特色学科。

3)系统联动原则。学科建设牵涉到教学、科研、人事、招就、国资、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学校对待学科建设必须有系统观念,除教学单位外,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统一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奋斗。

2、发展路径

1)培养学科(学术)带头人,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关键就在于学科(学术)带头人以及学术梯队。

我校作为新建本科高校,一方面,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师资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缺少高水平,有影响的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引领,地方院校又有明显的区位劣势,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学术)带头人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引进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力度,或返聘一些高校退居二线的老专家、学者,同时重在培养,明确并落实具体措施,鼓励各类优秀教师在其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各层次企业进修、兼职培养研究生或联合攻关科研项目,或者直接深入县区挂职培养,从而锻炼能力,积累经验,提升层次。真正实现“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和顶尖人才,储备未来人才”。另一方面要着力加强学术团队建设,逐步形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我们长期以来缺乏多学科、多人合作的团队协作攻关能力,难以争取到高层次、高经费的科研项目。因此,“十二五”期间,我校依靠相关的管理制度,以项目为依托,重点培育学科(学术)带头人,打造学术团队,营造优质的学术文化和制度文化。通过学科建设,力争培养几名省内外有影响力、有话语权的学科(学术)带头人,打造几支有生命力、战斗力、创造力的学术团队。

2)调整学科结构,发展优势特色学科。我校应结合社会发展和目标定位,挖掘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整合资源,选准突破口,适时调整学科结构。注重两点:一是注重继承发展。从师范院校传统强项出发,保留和加强传统师范类学科。二是注重特色发展。优势是相对的,特色就是绝对的。地方普通院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与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对接,以开发地方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着力解决地方支柱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和地方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重点,尤其是在建设一级学科下的某个学术方向时,要在打造特色上做文章,依托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调动企事业单位积极性,汇聚合力,共同推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彰显地方应用特色。真正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目前我校有必要根据学科定位,谋划培育校内的“协同创新中心。”

3)凝练学术方向,培育优秀科研成果。学科团队组合在一起时,就必须在院系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组织学术骨干深入研讨,结合优势和特色,有意识地发展和凝练3-5个学术研究方向,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学术方向一旦确立,大家就要团结协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就要发挥团结攻关精神,力争早出成果、出优秀成果。学科建设成效的一个突出指标就是学术成果。学术成果的实现应该是立体的多极形式,主要体现在科研立项、课题经费、发表的专著教材和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以及各类成果的获奖等。学科建设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在上述诸方面得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同时,更应该体现在科研成果的转化上(包括转化在课堂、转化在人才培养、转化在为社会服务上),真正实现政产学研一体化,提升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影响力。我校出台的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以及关于纵向、横向项目的管理办法等极大的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4)加大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良好的学术氛围主要包括积极创新、崇尚科学的学术研究环境,以及一套科学有效、严谨、全面的制度体系。而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也是学科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成绩的重要条件。因此应在以下四个方面着重开展工作:一是统筹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尤其是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学术参与作用。二是建立科学的学科建设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科建设的项目化管理。不断完善量化评价指标,使之更加实用、便捷、清晰。三是打破部门、学科之间的壁垒,构建适于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重点带一般,部门协调联动的管理体制。四是建立及时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学科建设的中期检查和验收评估,继续实行滚动建设的动态竞争,争取通过三年的重点建设,使我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及成果达到行业一流、省内先进,尤其省重点发展学科各项建设指标力争达到和超过硕士授权方向的要求。

客绍英副院长最后说,学科建设或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作是我们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实施质量工程,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三上”的重要措施之一。说它是学校的龙头工作实不为过。

客绍英副院长的报告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性,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工作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问题,明确了发展目标,制定了相应措施。对我校今后做好学科建设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办公室  宣传部)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Baidu
map